人們都在尋找一種「為我而設」的感覺。
消費者有千百種樣貌,想省荷包的人、重視素材的人、重視美感的人、有某方面困擾的人…都有不同的偏好和擇物方式,因此,若是品牌沒有設定對話的對象,就會比較難打動消費者,也很難從高度的市場競爭中開闢出自己的獨特路線。行銷和通路合作固然重要,但若是忽略自我定位就投入行銷,這些預算很有可能會浪費了,或是無法帶來長遠的效益。
在品牌發展的各個階段,都涉及品牌策略規劃。數據迷 擅於將你的品牌精神和消費者的價值、需求做銜接,讓我們來做你與顧客之間的橋樑!
以下是隨著品牌發展,在不同階段的核心議題以及蒐集對品牌策略有益資訊的方法:
Credit : 數據迷
顧客洞察
顧客洞察,顧名思義就是去探索、瞭解我們的目標受眾。這裡的顧客,包含了潛在顧客以及現有客戶。在此階段,我們會進行大、小數據的蒐集(或是依照目標、成本考量,擇取合適的蒐集方法)。
👀 關於大、小數據的概念說明可以參考這篇文章
透過問卷調查、深度訪談或焦點座談,瞭解目標客群的特性、消費行為、生活習慣、價值觀…等。問卷調查的優勢是瞭解現象的普及度、趨勢;深度訪談及焦點座談的優勢則是挖掘未滿足的需求、細緻的線索。二者搭配運用能夠達到加乘的效果。
分析訂單資料,或持續地盤點、記錄客戶/會員之資訊、回饋表單 (定期檢視既有顧客的特徵是否有所變化、並且可用來與未來規劃出的目標客群做比對)。
顧客洞察有助於深入了解自身專業對於客戶的影響、幫助。有助於自我專業、定位的省思。在此階段的發現,亦可作為宣傳、推廣的主題或素材。
品牌精神樹立
這個環節與顧客洞察,是很難分出先後的。我們可能會說,既然要開啟一份事業,當然要先有品牌精神。但事實上,我們一開始的品牌精神、定位會隨著營運的過程,對於市場、目標客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,並逐步確認自身優勢,而有所調整。
撰寫品牌故事,並將品牌的核心精神、差異化的部分強調出來。建議也進行品牌核心人物的描繪,強調其專業、個人特色、理念、團隊合作等,會讓受眾更容易感受到品牌的理念、訴求與溫度。
關於品牌精神,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思考、調整:
⇒ 這是一個平台or個人品牌?想為目標客群帶來什麼?
⇒ 結合您的理念,為品牌命名。
⇒ 打造品牌形象、記憶點 (從平台視覺設計、文案內容、個人裝扮或特質等,進行形象的規劃,利於記憶、辨識、宣傳)。
目標客群、市場區隔
在顧客洞察環節所進行的問卷調查、深度訪談與焦點座談,其分析結果有助於校正原先設定的目標客群(也許原先以為某個年齡層的群體都會是我們的目標客群,後來發現該年齡層中,具有某些特質的人才是我們的目標客群)。
除了顧客洞察的結果,還要參考品牌精神&品牌核心人物的特性,方有助於更細緻、明確的描繪出符合品牌定位的目標客群。建議也將顧客分為不同的市場區隔,分別研擬合適的產品、服務與行銷方案。目標客群的特徵越細緻,在進行宣傳、廣告投放時越能節約成本,並將「對的資訊」傳遞給「對的人」。
研擬行銷方案、社群經營方向
根據顧客洞察的結果、品牌定位、目標客群、市場區隔等資訊,擬定合適的行銷方案。在社群經營方面,應結合前述內容以及品牌自身的專業知識,擬定行銷文案內容主題架構、設定關鍵字詞組,和目標客群做有效的溝通。
要注意,受眾在瀏覽粉絲頁/官網的資訊時,就已經開始和我們產生溝通了。針對品牌發展的目標和理念,設定合適的內容主題架構,並且設定各主題文章的比例,規律地發文,有助於我們吸引到「對的人」進行良好的溝通。一段時間後,我們可觀察文章曝光度、受眾的偏好與回應、甚至是將粉絲/會員的特質與目標客群的特質做比對,適時地調整內容主題比例。
服務設計
除了吸引顧客上門之外,我們也要注意:當顧客上門時,我們能夠提供一個好的消費/服務體驗,而且這個體驗必須是與品牌精神、顧客價值相互扣連的。
結合既有顧客洞察、品牌核心精神、市場區隔,設計出適切的服務流程。確保品牌的專業與理念,能夠在服務過程中順利地傳達予客戶。
行銷宣傳
當前述的步驟建備完成,品牌便能以有感染力的宣傳素材、以及明確的定位與目標客群們互動。規劃行銷活動時,也要記得擬定幾個可以衡量的指標,甚至是設計成效評估工具(例如問卷量表、回饋表單)。
成效評估、策略調整
有行動就會有成效評估。行銷活動之後,記得要檢視相關指標是否有達到預期值,並透過成效評估分析來擬訂策略調整方針。
就算是原先有效的行銷方案,也可能隨著時間、環境…等因素而不再有效(或是效果大打折扣)。此時請切記,從顧客洞察到行銷宣傳、成效評估,並不是一條單向道,因為各種條件的改變,甚至是組織目標的改變,上述這些環節常常是在營運過程中需要反覆進行的喔!